機器的制造單元是零件,零件通過一定形式相聯接組成機器。而零件之間的聯接形式之一為螺紋聯接,因此, 螺紋往往是零件上最常見結構之一。加工螺紋常用的方法有車、攻、碾壓等,而攻螺紋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內螺紋加工方法。特別是對于小尺寸內螺紋,攻螺紋幾乎是唯一的加工方法。攻螺紋的方法一般有兩種,即手攻和機攻。為便于螺紋加工,下面將螺紋加工中的注意事項,常出現的問題、產生的原因、解決辦法以及取出折斷絲錐的常用方法等一系列問題加以論述。
用普通絲錐攻螺紋的方法及注意事項
手攻螺紋的方法及注意事項
目前,在機械加工中,手攻螺紋仍占有一定的地位。因為在實際生產中,有些螺紋孔由于所在的位置或零件形狀的限制,不適用于機攻螺紋。對于小孔螺紋,由于螺紋孔直徑較小,絲錐強度較低,用機攻螺紋容易折斷絲錐,一般也常采用手攻螺紋。但是,手攻螺紋的質量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大,所以我們只有采取正確的攻螺紋方法,才能保證手攻螺紋的加工質量。
a.工件的裝夾被加工工件裝夾要正。一般情況下,應將工件需要攻螺紋的一面,置于水平或垂直位置。便于判斷和保持絲錐垂直于工件基面。
b.絲錐的初始位置在開始攻螺紋時,要把絲錐放正,然后一手扶正絲錐,另一手輕輕轉動鉸杠。當絲錐旋轉1~2圈后,從正面或側面觀察絲錐是否與工件基面垂直,必要時可用直角尺進行校正,一般在攻進3~4圈螺紋后,絲錐的方向就基本確定。
如果開始攻螺紋不正,可將絲錐旋出,用二錐加以糾正,然后再用頭錐攻螺紋,當絲錐的切削部分全部進入工件時,就不再需要施加軸向力,靠螺紋自然旋進即可。
攻螺紋的操作方式攻螺紋時,一般以每次旋進1/2~1轉為宜。但是,特殊情況下,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,譬如:M5以下的絲錐一次旋進不得大于1/2轉;手攻細牙螺紋或精度要求較高的螺紋時,每次進給量還要適當減少;攻削鑄鐵比攻削鋼材的速度可以適當快一些,每次旋進后,再倒轉約為旋進的1/2行程;攻削較深螺紋時,為便于斷屑和排屑,減少切削刃粘屑現象,保證鋒利的刃口,同時使切削液順利地進入切削部位,起到冷卻潤滑作用。回轉行程還要大一些,并需要往復擰轉幾次,另外,攻削盲孔螺紋時,要經常把絲錐退出,將切屑清除,以保證螺紋孔有效長度。
c.用力要均勻轉動鉸杠時,操作者的兩手用力要平衡,切忌用力過猛和左右晃動,否則容易將螺紋牙型撕裂和導致螺紋孔擴大及出現錐度。如感到很費力時,切不可強行攻螺紋,應將絲錐倒轉,使切屑排除,或用二錐攻削幾圈,以減輕頭錐切削部分的負荷,然后再用頭錐繼續攻螺紋,如果繼續攻螺紋仍然很吃力或斷續發出“咯、咯”的聲音,則切削不正常或絲錐磨損,應立即停止攻螺紋,查找原因,否則絲錐有折斷的可能。
d.退出絲錐的操作方式攻削盲孔螺紋時,當末錐攻完,用鉸杠倒旋絲錐松動以后,用乎將絲錐旋出,因為攻完的螺紋孔和絲錐的配合較松,而鉸杠重,若用鉸杠旋出絲錐,容易產生搖擺和震動,從而破壞了螺紋的表面粗糙度。攻削通孔螺紋時,絲錐的校準部分盡量不要全部出頭,以免擴大或損壞最后幾扣螺紋。
e.成組絲錐的應用用成組絲錐攻螺紋時,在頭錐攻完后,應先用手將二錐或三錐旋進螺紋孔內,一直到旋不動時,才能使用鉸杠操作,防止對不準前一絲錐攻削的螺紋而產生亂扣現象。
上一頁:機用絲錐機攻螺紋的方法及注意事項
下一頁:解讀國內貼標機行業發展歷程